我看到的一些中国论死的东西只有祭文。沈君烈的《祭震女文》,感人至深,但赘笔过多,像什么她的母亲薄氏,又催促我写一篇祭文之类,仿佛在炫耀死者之母向他约稿。归有光的祭文好多了,但看来看去终究像在看小说。不过比起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大祭文来简约多了,因为那些祭文像大说,只是多加了几个吁、呜呼痛哉的感叹和谁知鬼神,虐我太酷的感叹,好在那时西洋文化传通受阻,要不则成虐我太cool,真是呜呼几下了。 想起张秀娥杨翠花还真是挺心疼这丫头的,这丫头年纪大了,出落的懂事儿了,也讨喜了,只是可惜好好的一个姑娘才嫁人就成了寡妇,还得背上一个克夫的名声。 两人上车,正襟危坐的坐在后排位置上,大气都不敢喘。明明宋父什么都没做,什么都没说,可就是无形中给了两人异种骨压迫感。 沈军和蒋少勋看在眼里,劝他去休息,肖战充耳未闻。
Copyright © 2008-2025